“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学术研讨会”在横琴举行发表时间:2021-12-23 14:07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消息,12月11日,以“新平台·新机遇·新动能”为主题的“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学术研讨会”在横琴线上线下同步举行。 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北京、福建等地的专家学者约90余人在线上线下参加了会议。 深刻领会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知干在致辞中表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特别是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是时代赋予三地专家学者的新使命,同时也为三地专家学者展现学术抱负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 对此,他提出三点想法:一是要坚定捍卫和践行“一国两制”基本国策。 在当前“两个大局”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在大湾区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更能坚定深入建设大湾区的信心和底气,更能使大家在大湾区建设的研究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 二是要积极贡献睿智务实良策。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被赋予了比特区更特的政策,为三地社科专家展示才华创造了历史机遇。 社科工作者要抓住机遇,牢牢把握两个合作区建设的初心使命、中央赋予的战略定位、制度创新的任务要求、民生民心这个关键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拿出优秀研究成果和精准性的系统解决方案。 三是要着力讲好大湾区精彩故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正越来越强烈地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大湾区社科工作者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倡导,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入挖掘宝贵资源,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执行总经理韩纪文认为,“一国”之下的大湾区,可以充分发挥“两制”来取长补短,形成国际竞争中的组合优势,为促进未来经济的增长担当新的角色。 粤港澳大湾区无论是金融服务的互联互通,科技创新的协同合作,以至市民在大湾区内的生活便利及安居置业,都需要制度和政策上的不断创新,令资金、人员和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更为畅通。 澳门社会科学学会会长杨开荆在致辞中表示,澳门社会科学学会一直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致力为青年人打造学术平台,希望推动青年人关注和参与大湾区以及国家的发展。 此外,她还提到粤港澳在文化保护、经济金融、法律体制、交通运输、高新科技、环保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具有很大的合作交流和研究空间。 专家建言大湾区建设 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发展的比较研究,广东华南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张仁寿对大湾区未来的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减少对生物医药企业规模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活力、适度发挥政策对重大产业项目的带动作用。 第二,从单一财政支持到综合配套扶持。摆脱“粗放式”货币扶持,鼓励企业参与政策制定,从人力资源、技术对接、设备共享等方面入手给予综合性的要素配套,充分疏解产业痛点难点堵点。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向晓梅分析了广东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首先,是服务“一国两制”新实践的政治使命担当,坚持“一国”和尊重“两制”有机结合,率先开展史无前例的现代化国家治理新实践; 其次,是珠海推动“二次创业”的一项重要突破口,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将进一步发挥澳珠极点作用,提升澳珠双城资源集聚能力,激发珠海内生增长活力,提升珠海城市发展的平衡性与协调性; 再次,是推进澳门微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有助于转变澳门过分依赖博彩业收益的单线性增长模式;最后,是横琴深度合作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有助于琴澳一体化发展格局提供产业支撑。 在主题为《把横琴新区打造成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高地》的报告中,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邀研究员陈池对横琴打造高质量生活圈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吸引澳门居民就业创业,提升横琴人口活力;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民生合作,促进两地社区融合;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一城市网络体系;构建多元社会治理模式,实现文化创新联动。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顾涧清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海上丝路、粤港澳大湾区具有极高的世界历史价值和不可替代的国家历史记忆,做好海上丝路、海防的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 本次研讨会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澳门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主办,广东华南经济发展研究会承办。 旺企捷赢财税,为您提供最精准的企业财税资讯,助力企业从初创到上市。有关横琴财务代理、横琴公司注册相关财税问题及横琴政策咨询,就来找旺企捷赢吧! |